中国史前史 第一卷
人类与科技在中国的起源:人类与球形器协同进化二百万年史
978-620-2-41370-1
无论是回答黑格尔(1823)所强调的“世界上唯一持久耐变的王国”为何、如何出现的问题
,还是破解李约瑟难(1965)——“中国古代科技为何领先世界”,我们都必须探索中国史前
史。因为正是在那个时代,中国文化的持久耐变特性就已形成;中国算术、历法、陶器、
农业、玉器、象形文字等传统科技和产业的根系也随之生长。为了追溯中国文化最早的根
源,通过系统化430个先秦遗址和同期国外遗址的考古数据,进行人类与器物的协同进化
研究,发现球形器是所有人造器物中唯一具有超百万年连续进化谱系而可溯源至最早的人
造器物,因而可作为追踪人类进化过程的示踪元素, 用来跟踪中国境内人类认识与球形
器协同进化过程, 其研究结果被写入本书,构成中国史前史第一卷。这卷证实了球形器
见证的中国大地上“从猿到人”、“从氏族到国家”和“从原始文化到成熟文明”连续不断的历
史。她为不同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大量系统的史前史证据,也提出并验证了人类认识与人造
器物协同进化论和科学起源理论,可供公众和专业人士共赏。
![]() |
Authors 邓宏海Book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on Publishing house Number of pages Price (EUR ) |
中国史前史第二卷
中国天学史前史:人类与授时工具协同进化十万年史
978-620-2-41410-4
本卷是世上首部以证据链实录的上自10万年前开始记录月相起源,下至秦代前历代王朝以
领先世界之天文学和天气学来编制和颁行最完善农历而持续发展十多万年的信史。基于中
国史前数据库,追溯在灾害频发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下先民与授时工具协同进化的全过程,
以其留下的实物证据链和相关文字证据及古籍记载整合成的如山铁证证实:地球上唯一由
中华文化原生月相观察起源而持续发展到顶级天学历法科技体系的过程,留下其独创的连
续成谱系进化的数学和计算工具、天学观测设施和手段、信息收集-储存-处理-表达形式和
手段及语文和逻辑体系,且以其内在逻辑顺序演进成这几个时代:1.距今10万-9000年阴历
和物候历兴起;2.距今9000-7500年四分术和阳历发明;3.距今7500-6000年阴历与阳历合
成初级阴阳合历;4.距今6000-4600年五行历推行;5.距今4600-4100年阴阳历与五行历合
成阴阳干支三合历;6.距今4100-2200年阴阳干支三合历完善和发展。在所有这些阶段中,
先民都在不断创造和保持天学历法科技各领域的世界纪录,把中国建设成世界上天文学最
早发达国家,并带动其整个科技体系持续领先世界发展到十七世纪。
![]() |
Authors 邓宏海 Book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on Publishing house Number of pages Price (EUR ) |
中国史前史第三卷
远古中国的四大发明:易学起源前后及其近二千年境况变迁史
978-620-2-41414-2
本卷是世上首部以证据链实录的上自10万年前开始的记数工具和算术、磨钻为先导的新石器
技术, 窑火制陶技术,可持续农业技术的起源和连续进化,下至秦代前这四大类技术达到其
顶级系统——筹算、玉器、瓷器和有机农业而持续发展十多万年的信史。基于中国史前数
据库, 在与其同期国外遗存的比较中追溯它们协同进化的全过程, 以其留下的实物证据链和
相关文字证据及古籍记载整合成的如山铁证证实:这四大类科技的起源和发展在中國最早﹑
最普及、最持久且其演变最呈连续进化系列,并从中沿人类实践与认识进化内在顺序升华出
中国原科学——阴阳八卦为范式、书契为语文的易学,以天文历法为龙头由多个农业起源中
心扩散到东方三大流域, 应用并发展于民生实用科技各领域,成为先民共同的宇宙认知体系,
指导中华文明进程总体于适应宇宙规律中持续领先世界发展,并在实践与认识的良性循环中
不断发展理论思维,直到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哲学化达人类直观理性思维的顶峰; 这四大类
科技为主体的中国科技便随之在在其指导下持续发展到人类手工能力之顶峰。其后在强调
“易本卜筮之书”的新儒学统治下,主流学界背离了易学指导而招致十七世纪后的衰落。易
学兴衰的过程回答了李约瑟难题。
![]() |
Authors 邓宏海 Book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on Publishing house Number of pages Price (EUR ) |
中国史前史第四卷
人类文字同源新论:数字卦进化万年史
978-620-2-41420-3
本卷是世上首次公布史前世界各地人工记忆符号由原始记数刻划到成熟文字之进化过程比较
研究的结果。就像达尔文以大量古生物材料的系统化来谱写原生物到高等生物的进化史一样,
史前各地先民用来帮助记忆的标记材料的系统化所组成的证据链证实: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晚
期智人进化所伴随的各种人工记忆系统、特别是算策计数与契刻和图画之协同进化,导致10万
年前后始现临摹算策刻符,3万年前刻符始向中文数字进化,1万年前数字始向数字卦进化,
数字卦随后在各地流传和发展中成为各地氏族共同用于交流其理性思维的语文,于8000年前
后通过衍生卦象文字而开始向成熟文字进化,直到2000年前后演变成符号卦。在此连续进化
万年过程中, 传授天文历法, 农技等民生实用科技的数字卦陶文, 随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彩陶流
传到西亚至东非各地, 为各地先民模仿其线形构架, 方块轮廓, 符号排列组合原理和剪接法及
“六书”造字法提供了最早样板,以致包括甲骨文, 古彝文在内的一切东方古文字,和包括苏美
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及腓尼基字母文字在内的西方古文字,都可见到其最早源自数
字卦的这些文字构造要素和基本符号, 从而证明数字卦是一切线形象形文字和字母文字的共
同始祖。
![]() |
Authors 邓宏海 Book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on Publishing house Number of pages Price (EUR ) |
中国史前史 第五卷
伏羲时代:中华文明起步阶段的前期
978-620-2-41377-0
本卷是世上首部以当时文字记录为要据撰写的伏羲时代信史。基于中国史前数据库,按大昊伏羲、女
娲、葛天等部族历代留下的数字卦和图画文字的时空分布,跟踪其起源、迁徒、发展过程, 得到还原其
历史轨迹的文字证据链与相关实物证据链和古籍记载整合成的铁证,证实了上自伏羲氏族于公元前
8000年开始引领中原众族由穴居转定居务农而结成族团,下至神农族团于公元前5500年兴起将其取代
,其间经历的2500年史。本卷系统化各族流传的文祖伏羲神话通过实证而返朴归真成:继距今2万年以
降山顶洞人实现中华原始文化向文明起源转折,并在两河流域各氏族的万年生存竞争中得以传开之后
,聚落在贾湖地区的伏羲氏族在向胞族的发展中,把原始八卦发展到五进制数字卦和卦象文字,用来
记录、积累和传播其数术、阳历、网罟、农作、对偶婚制等创造和经验,吸引越来越多氏族共同以书
契为语文、阴阳八卦为范式的易学作指导,运用和发展民生实用科技和制度,从而开启了中华文明起源
向起步转折的历程,引导她在世界上率先走上持续发展道路,使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堪称伏羲时代,
作为中华文明起步阶段的前期载入史册。
![]() |
Authors 邓宏海 Book language Published on Publishing house Number of pages Price (EUR ) |
中国史前史 第六卷
神农时代:中华文明起步阶段的后期
978-620-2-41387-9
本卷是世上首部以当时文字记录为要据撰写的神农时代信史。基于中国史前数据库,按神农、炎帝、
蚩尤、夸父等部族历代留下的数字卦和图画文字的时空分布,跟踪其起源、迁徒、发展过程, 得到还原
其历史轨迹的文字证据链与相关实物证据链和古籍记载整合成的铁证,证实了上自神农族团于公元前
5500年前由跨湖桥遗址为中心的钱塘江南域转入澧沅流域与当地部族组成神农族团,下至黄帝族团于
公元前4000年将其取代,其间经历1500年的历史。本卷将各族族祖神农神话以实证返朴归真为:作为
原始农业发展中涌现出来先进氏族,以其发展耜耕农业的成就,吸引越来越多的氏族联合成神农族团的
炎帝和蚩尤分支,由洞庭湖-长江流域出发,分别沿汉水-泾渭流域和淮河-泗汶流域扩展到西北和东部
地区,把伏羲卦发展成十进制数字卦,把阳历同阴历和物候历相结合发展成阴阳合历,把火田休耕等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耜耒相配套用来推动农业发展成为主要生活来源,并推行尝百草选用自然物于医
疗保健,将物质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持续发展趋势扩展到东方三河流域,不仅实现了中华文明起步而
全面走上以农业持续发展为基础的道路,而且驱动农业革命席卷东方乃至世界。
![]() |
Authors 邓宏海 Book language Published on Publishing house Number of pages Price (EUR ) |
中国史前史 第七卷
黄帝时代:中华文明初级阶段的前期
978-620-2-41392-3
本卷是世上首部以当时文字记录为要据撰写的黄帝时代信史。基于中国史前数据库,按历代黄帝轩辕
、祝融、羌、高阳、高辛、共工、有夏等部族留下数字卦和图画文字的时空分布跟踪其起源、迁徒、
发展过程, 得到贯穿其历史轨迹的当时文字证据链将其相关实物证据与古籍记载整合成的如山铁证,证
实了上自黄帝族团于公元前4000年前由陕东兴起转入中原,下至少昊族团于公元前2600年入主中原将
其取代,其间经历1400多年的历史。本卷将各族族祖黄帝神话通过实证落实成:黄帝族团突出“数以九
为纪”的文字,传播日出入方位定四时之法,沿途吸引各地氏族推行以北斗建时和五行循环观为指导的
历法变革,迅速形成了庙底沟文化一統天下而席卷五行历于当时中国全境之大势,激起阴阳与五行相
碰撞,促易学发展到新阶段,使民生实用科技全面革新,农业开始产出剩余,冶金术四处开花,各地中心
聚落在社会分工专业化中发展成城市,母系氏族日趋解体而代之以父系制、私有制、等级制和方国,
朴素祖先崇拜被神化成宗教,各种文明因素空前繁荣且汇集中原,导致中原及其周围方国在黄帝族团
主导下联邦而建成中国和世界第一国——有熊国,从而将中国社会推进到初级文明阶段的前期。
![]() |
作者 邓宏海 书籍语言 发表日期 出版社 页码 价格 (EUR ) |
中国史前史 第八卷
五帝时代:中华文明初级阶段后期
978-620-2-41396-1
本卷是世上首部以当时文字记录为要据补正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的信史,基于中国史前数据库
,按少昊、夷; 颛顼、鲧、羌、舜、禹: 帝喾、尧、商、周等部族历代留下的族号文字的时空分布,跟
踪其起源、迁徒、发展过程, 得到还原其历史轨迹的文字证据链将相关实物证据和古籍记载整合成的如
山铁证,证实了上自少昊族团于公元前2600年入主中原,下至主政中原的虞舜族团于公元前2070年被
夏禹族团取代,其间经历530年的历史。本卷以实证将五帝传说归结为:继黄帝时代各地族团为聚积更
多农业剩余而展开土地和劳力资源的争夺中,都瞄准可通过提供天文历法服务而臣服最多氏族的“地中
”展开角逐,呈现出这五大族团为首逐鹿中原的局面后,各族团围绕如何处理阴阳历与五行历的历法体
制, 展开了更加激烈的科技、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随各方势力的消长而发生了其逐一入主中原的过
程。其间战乱与洪灾交加教育着有易学教养的先民, 使各族团认识到解決这焦点问题的唯一可行途径,
是將阴阳历与五行历結合起來, 走“協和万邦”之道。正是在这种时代趋势下成熟文明应运而生,而为此
准备前提的这五帝时代,则不愧为中国的“英雄时代”。
![]() |
作者 邓宏海 书籍语言 发表日期 出版社 页码 价格 (EUR ) |
中国史前史第九卷
夏商周三代:中华文明成熟阶段
978-620-2-41403-6
本卷是世上首部以当时文字记录为要据充实司马迁《史记˖夏、殷、周本纪》的信史。基于中国史前数
据库,按夏、商、周、羌、夷、共工、昆吾等部族历代留下文字的时空分布, 跟踪其起源、迁徒、发展
过程, 得到还原其历史轨迹的文字证据链将其相关实物证据和古籍记载整合成的铁证,证实了上自夏朝
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下至周末六国于公元前220年前被秦皇所灭,其间经历1850年的历史。本卷以夏
王国创立、中兴和发展中的羌夏盟族及其同期的商、周先祖的史料为主,还原了夏商周三族为首的族
团,以改进阴阳历与五行历的結合为焦点开展争夺资源斗争,随其势力的消长而逐一入主中原建都立
国的过程。此过程中,阴阳观与五行说的結合从天文历法向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字至哲学領域全面
扩展深化,导致有机农业和青铜器制造为骨干的手工业持续领先世界发展,王朝分封制统治不断强化
,各地使用的数字卦和图画文字汇集起来规范化为成熟象形文字,易学神化成三易进而以阴阳五行为
核心实现哲学化, 逐步全面完成了中华文明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的转变,物质和人口再生产发展的可持
续性稳步增强,为中国传统科技驱动中华文明持续领先世界发展到十七世纪奠定了坚实基础。
![]() |
作者 邓宏海 书籍语言 发表日期 出版社 页码 价格 (EUR ) |
中国史前史第十卷
羌族史前史:从起源到攀登世界青铜文明顶峰
978-620-2-41397-8
本卷是世上首部羌族史前史。基于中国史前数据库,按羌族历代留下族号文字的时空分布
跟踪其起源、迁徒、发展过程, 得到还原其历史轨的文字证据链将其相关实物证据和古籍
记载整合成的铁证,证实了上自羌族始祖氏族起源于公元前4500年前西安地区的仰韶文化
半坡期,下至其主持蜀方国发展到公元前4世纪被秦惠王所肢解,其间活跃于欧亚大陆
4100多年后留下非凡后裔的历史。其来龙去脉归结为两大攀登至三大西征:羌族先民先是
在开发大西北农业,攀登世界彩陶文化顶峰中,发明青铜术, 首创宫殿建筑术,创建非城
郭制都邑,给中华文明起源带来最早曙光,促欧洲巨石文化大跃进;进而以攀登世界青铜
文明顶峰的不断奋进,成为中华文明成熟史的五大主角之一,在同其他族团的联合与斗争
中,支撑中国历代王朝主导青铜文明领先世界持续发展,推动青铜文明和王国文明扩展到
西方至全球。继其先祖开拓通往西方的彩陶之路和青铜之路后,作为羌族后裔的羌夏盟骑
, 匈奴族和蒙古族先后于公元前1600-前1100年、公元91-500年和1206-1294年间,用军事实
力以递增的空前规模横扫欧亚大陆。如此屡屡革新中国和世界史进程的羌族,赢得旷古无
比世界历史地位。
![]() |
作者 邓宏海 书籍语言 发表日期 出版社 页码 价格 (EUR ) |
中国史前史 第十一卷
周易原本:以实证解开易道阴阳之谜
978-620-2-41376-3
《周易》本经自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以其通行的甲骨文、金文撰写成书,只作王室后人
教科书经典供内部学用数百年后,到春秋时期随周朝王权的衰落才由其少数亲信诸侯以当
时通行的简文流传于世。这些诸侯国所在地不同,其所用简文各异,而传出《周易》的不
同简文本,其甲骨文、金文原版的失传和被误解在所难免。从此她历经沧桑,继老孔墨等
诸子百家“援易以为说”,各自据其所在地的简文本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之后,历代文人都以
提出自己的《周易》解释为荣,以致其义理解释这类书层出不穷,其中每种都说其解释才
是周易本意,却又拿不出证据。由此,周易含义落得众说纷纭,而其原意却湮没失传。幸
亏近百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已积累起足以恢复《周易》原本的出土材料。基于这些材料系
统化的证据链,本卷对《周易》本经六十四卦每卦卦辞和爻辞,按其甲骨文、金文原文作
字源考古学解读,对证相关先秦古籍记载,对其原意作深入发掘和系统实证,让读者重新
认识《周易》本来面目,重新理解她对中华先民易学智慧数千年积累之结晶的总结,重新
养成中华民族原生的以集思广益追求真、善、美而特富独创精神的本性。
![]() |
Authors 邓宏海 Book language Published on Publishing house Number of pages Price (EUR ) |
中国史前史第十二卷
中国策算到筹算发展史:导致中西思维方式有别的十二万年过程
978-3-639-82775-0
本卷是世上首部中国策算到筹算发展史。基于中国史前数据库,按历代先民留下的算策遗物
及临摹其形象的刻划线的时空分布,跟踪其起源、普及、发展过程, 得到还原其历史轨迹的文
字证据链将其相关实物证据和古籍记载整合成的铁证,证实了上自许昌人于距今11万年左右
用7条平行刻划线,临摹标记7天月相周的7根木棍、竹签、蓍杆之类的原始算策而显露其源自
12万年前,下至其在宋代被筹算完全取代,其间为中华先民连续使用12万年史。其由原始算策
到距今4万年前后进化成中心算器,进而逐步发展成“观象画图”、“观象系辞”、“观象授时”, “尚象
制器”和“出谋划策”的信息处理器,策动中华智人在距今十二万年开始进化出理性认识,而发现
原始阴历比西方智人早7万多年; 到距今四万年开始进化出抽象思维而发明抽象数字, 比西方第一
批数字的出现早3万多年;到距今万年前开始进化出理论思维指导中华文明持续万年发展。中西
方人类认识进化内在机制由此不同而导致其进化历程出现根本区别:西方人类进化经历了蒙昧、
野蛮、文明三个时代,而中华人类进化经历了蒙昧、启蒙、文明三个时代。中华人类独有的与算
策协同进化的12万年史, 必将还原全人类进化过程的历史真相。
![]() |
Authors 邓宏海 Book language Published on Publishing house Number of pages Price (EUR ) |
中国史前史第十三卷
中国串珠算到算盘发展史:串珠跟踪中西方由原始到文明二万年过程
978-620-8-86651-8
本卷是世上首部中国串珠算到算盘发展史。据中国史前数据库,按历代先民留下算珠遗物的时
空分布,跟踪其起源、普及、发展过程, 集成还原其历史真相的文字和实物证据链与古籍记载
整合成的铁证,证实了上自山顶洞人于2万年前后用7颗钻孔石珠和118颗穿孔兽牙分别做月相
周和4月周期阴历计数,下至盘珠算发展到明代中期成算盘,其间为中华先民连续使用2万年史。
其由阴历计数串珠到距今9千年前后进化成四时八节分组计数、五进制和十进制计数及阳历计数
串珠,进而逐步发展出阴阳合历计数、大衍算、河图洛书算、并联多种算法的串珠、并联串珠算
板等,适应中华文明由起源到起步、成熟至传统文明各阶段的计算需要,以与其他算器的协同发
展推动中国数学和中华民族的独创能力雄冠全球到17世纪。与串珠在中国一直用作算器持续发展
2万年大相径庭的是,串珠在西方一直用作个人珠饰呈形象或幻觉变化。串珠在中西方如此相反境
遇示踪了中西文明起源和发展过程间的根本区别: 前者在理论思维指导下质与量都持续发展了2万年,
后者只量变却在质上停滞在原始野蛮状态。正因其野蛮状态,西方原始到文明过程发生过三次大
倒退,都是及时得到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成就的补救才得以发展至今。
![]() |
Authors 邓宏海 Book language Published on Publishing house Number of pages Price (EU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