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文明看晋南。晋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地带, 也是中国史前氏族尊老爱幼风俗演变成后世传统家规家教的发源地。据文献记载,尧舜禹都曾在晋南一带建都。晋南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发展基地之一,留下了华夏氏族向国家演变的历史遗迹、文明演进的重要遗存。唐尧的以德治国,虞舜的孝感天下,夏禹的家国情怀,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尧舜禹故事和传说在晋南这片被认定为“古中国”之地的黄土地上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尧舜禹所倡导的以德治国、孝老爱亲、和家睦邻、勤政爱民、奉献社会、家国情怀等道德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家庭和社会生活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尧舜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闪烁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研究和发掘尧舜禹文化基因已成为当今应对社会危机、家庭危机的迫切需要。
发掘“古中国”与山西晋南、尧舜禹文化的内涵及其流变、尧舜禹与齐家治国平天下、尧舜禹与“公天下、利民生”的内在关系, 认识尧舜禹文化与现代社会公德和家规家教的文化联系, 才能理解尧舜禹时期治国思想的现实意义、尧舜禹文化对当今德孝文化实践的指导意义。
深入研究晋南“古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从尧舜禹文化中深挖“德、孝、公、廉、敬、忠”等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 从中认识到:“古中国”既是历史地理概念,即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区域,亦即晋南一带,所谓“天下之中”;也是历史文化概念,即源自尧舜禹的中华文明,所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唐虞时期随着文化的早熟已经初步形成一种取中用正、大中至正和的中华精神。尧舜禹三代授受均以矢志中正之道为“心传”、“法宝”,在他们看来,只有保持中庸正直的德性才能治理好家庭以致天下。
晋南一带作为“古中国”的一个发展中心,见证了唐尧的以德治国、虞舜的孝感天下和夏禹的家国情怀,尧舜禹思想文化中体现出的“民主、文明、诚信、友善、公平、正义、安定、和合、公天下、利民生”等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传统社会管理和家庭治理文化中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伦理品质,与当代社会和家庭走出危机的要求、一脉相承的。我们要学用其中的德孝文化、根祖文化、善文化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家教家规文化,为弘扬中华文化的精华、加强家庭道德建设、创建文明家庭、构建和谐家庭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学用传统家规家教,就是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从尧舜禹的思想文化宝库中进一步寻找中华民族社会和家庭治理文化基因的“根”和“源”,领会深厚积淀,汲取营养智慧,提炼思想精髓,为建设文明和谐家庭吸取取之不尽的文化营养。
为开展文明和谐家庭建设,就要提高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明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上下5000年的中华文明,在尧舜禹时代向成熟文明演进。要寻找中国传统家规
家教值观的文化基因,就要到尧舜禹文化中寻找。尧舜禹文化中蕴涵着家规家教价值观的文化基因较为突出的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公,就是“尧天舜日”,“天下为公”。二是德,就是“德唯善政,政在养民”,重视民生,倡行德政。三是孝,就是由治家到治国,以孝为基础,演绎出以“忠”为核心的中国政治伦理,形成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四是敬,就是恪尽职守,敬业奉献。从更多的典籍记载以及孔子对尧舜的记述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尧舜禹文化中更多与“和谐、民主、平等、友善、诚信”等与家规家教价值观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特别是经过5000年历史的积淀和演进,经过儒家文化的弘扬,已经深深地融化在民族的血液里,滋养着民族的精神,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成为当今家规家教价值观的文化源头。我们要通过学习挖掘其文化内涵,通过各种活动扩大其文化传播,真正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好、传承好、弘扬好。
在各种价值观激烈碰撞的今天,要让中国传统价值体系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在家庭生活中实践这些家规家教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依据自己家庭实际情况,选用其中最实用的部分,如选用德孝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以“夸宝宝” 、“夸媳妇”等为切口,来涵育家规家教。在此基础上,把德孝文化活动不断引向新的高地,给家庭生活带来新的气象,优化了家庭环境和外部形象,形成了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推动家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
这次讲座的主讲人是黄明侠女士。黄女士拥有二十五年的小学和中学的从教经验,辗转加拿大十余年,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拥有加拿大十三种不同行业的资格认证。曾出版过散文集《四隅的明霞》,其中包含了她教语文多年的教学论文。
在讲座中,黄女士从家规家教的源头谈起。谈到山西晋南是中国史前氏族尊老爱幼风俗演变成后世传统家规家教的发源地。她引用《易经》原文中有关的部分,进行详细地解释。 并列举了一些家规家教的典型事例, 以及家规家教的今天。 她提出“东西方文明永远只是一种对照,不是一种融合。”
作者:邓宏海
后记:此文为配合2016年7月10日,在爱城华人文化中心二楼的中文图书馆内,中文图书馆与易经学会共同举办的“易经与日常生活”系列讲座之四“易经与家规家教”讲座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