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宏海 —

全书内容目录
第一章 黄帝易导论

第一节 黄帝易的文献学研究
第二节 黄帝易的神话学研究
第三节 黄帝易的民族学研究
第四节 黄帝易的考古学研究

第二章 黄帝易概论

第一节 黄帝易继承和发展伏羲易和神农易的背景
第二节 黄帝易对伏羲易和神农易的发展
第三节 黄帝易的传播和分布
第四节 黄帝易的基本表达类型

第三章 黄帝时代的伏羲卦数之表达

第一节 用计算工具运算的伏羲卦数
3.1.1 球算器的衰落
3.1.2 环算器的衰落
3.1.3 龟算器和牌算器向计算表和筹算的过渡
3.1.4 成串骨珠组成的珠算器向算盘过渡
3.1.5 策算的发展

第二节 用系列记号表达和练习的伏羲卦数
3.2.1 规范凸点纹
3.2.2 规范乳钉纹
3.2.3 规范圆窝
3.2.4 规范钻孔
3.2.5 规范镂孔

第三节 黄帝时代的数字卦

第四节 黄帝时代的准文字卦

第五节 象形符号表示和传授的伏羲卦数
3.5.1 规范米字纹
3.5.2 规范等分圆图
3.5.3 规范 四角形、八角形和多角形纹
3.5.4 规范系列划线纹
3.5.5 规范简化飞鸟纹

第六节 象形图画表示和传授的伏羲卦数
3.6.1 龙纹和龙凤纹
3.6.2 繁复羽冠人面纹
3.6.3 阴阳消长纹的规范化

第四章 黄帝时代伏羲卦数和易学的应用

第一节 识别方向的仪器
4.1.1 方向测定器的发展趋势
4.1.2 方向测定器的类型
4.1.3 玉□
4.1.4 玉璜
4.1.5 规范化的兽面玉牌
4.1.6 梳形便携式方向测定器
4.1.7 其它类型的方向测定器

第二节 黄帝时代的历法变革
4.2.1 仰韶文化由四分历向五行历的过渡
4.2.2 大汶口文化由四分历向五行历的过渡
4.2.3 仰韶文化由四分历向五行历的过渡
4.2.4 红山文化由四分历向五行历的过渡
4.2.5 江淮地区古文化由四分历向五行历的过渡
4.2.6 马家窑文化由四分历向五行历的过渡
4.2.7 屈家岭文化由四分历向五行历的过渡

第三节 黄帝时代认知天时的易学
4.3.1 由日影观测过渡到日影观测与星象观测相结合
4.2.2 星象观测的起源和发展
4.2.3 多孔骨、陶、石、玉刀的衰落和演替
4.2.4 穿孔骨、陶、石、玉斧的规范化和演替
4.2.5 穿孔骨、陶、石、玉钺的规范化和演替
4.2.6 骨、陶、石、玉锥向玉圭过渡及其规范化
4.2.7 陶、石、玉璧和琮的规范化
4.2.8 陶、石、玉牙璧的规范化

第三节 黄帝五行历的推行和传播
4.3.1 由四分历发展起来的五行历
4.3.2 由虫信历和候鸟历发展起来的五行历
4.3.3 由鱼信历发展起来的五行历
4.3.4 由鱼信历发展起来的五行历:
4.3.5 由鹿信历发展起来的五行历:五鹿图
4.3.6 由蛙信历发展起来的五行历:鱼蛙图

第四节 器具创制和工匠技艺中的黄帝易
4.4.1 木质农具的发展
4.4.2 骨质农具的发展
4.4.3 石器制作技术和工艺的发展
4.4.4 玉器制作技术和工艺的发展
4.4.5 陶器制作技术和工艺的发展
4.4.6 铜器的发明和扩散
4.4.7 铜器纹饰刻录的黄帝事迹

第五节 土木工程中的黄帝易
4.5.1 宫室设计和建筑及其规范化
4.5.2 天文观测台设计和建筑的规范化
4.5.3 城市设计和建筑及其规范化
4.5.4 墓葬设计和建筑的规范化

第六节 黄帝时代的社会制度
4.6.1 家庭制度
4.6.2 国家制度
4.6.3 军事制度